尊龙凯时app-凯时尊龙
尊龙凯时app-凯时尊龙 > 评论列表 >

艺评成都 | 连超:在成都邂逅东坡——苏轼书法精神的时代寻绎 -尊龙凯时app

来源: 成都文艺网         作者:成艺                2023-07-12 15:03:58

640 (3).jpg



编者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是一座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平原物产丰饶,文化底蕴深厚,有“自古文人皆入蜀”之美称。

迈步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文艺评论工作者更应有新作为新担当。当前,在新思想指引下,成都市正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为进一步提升“成都造”文艺精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更好服务四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市文联聚焦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文艺出精品、出人才、出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巴蜀文明、弘扬天府文化,与中国艺术报社创办了“艺评成都”专栏。

近日,“艺评成都”栏目刊发了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发展规划办主任、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连超撰写的《在成都邂逅东坡:苏轼书法精神的时代寻绎》。


640 (1).png

▲“艺评成都”评论文章在《中国艺术报》刊发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接下来,“艺评成都”将持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的文艺评论文章,让文艺评论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中持续发挥作用。让我们共同关注成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全文如下:

在成都邂逅东坡:苏轼书法精神的时代寻绎

作者:连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苏轼深邃的哲学思想、诗性的美学精神、炽热的家国情怀、辉煌的文艺成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更是中国书法文化品格的精神食粮。

苏轼7岁便向往成都,20岁随父到成都拜谒张方平,翌年父子三人由成都沿江而下,继而北上赴京应试,后有3次回蓉,直至65岁又以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虽返川途中病逝常州实属遗憾,然其归乡之心定已往之。成都是苏轼诗句中无法绕开的话题,并始终凝结着他的故土情结。自古以来,成都就有着无数的“东坡粉”。为更好地传承东坡文化,践行东坡精神,2022年11月,“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今年1月,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舞台话剧《苏东坡》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2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贬谪期间,苏轼终将“人生失意”变成“诗意人生”。他吟啸徐行,倾心翰墨,诗化人间万象,关注现实生活。其文艺作品蕴含着对生命价值与尊严的追寻,对人生真谛与意义的表达,对人性光芒与理想的讴歌,对诗意栖居与境界的求索。苏轼晚年曾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无疑是他回首往昔最为忠实的心语,更是他三重境界最为生动的写照。虽远走他乡,然苏轼的成都情结,却始终贯穿他浩如江海的一生。想必对于成都这份真挚的眷恋之情,亦是他逆旅行吟的精神动力与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

苏轼之于书法倡导“我书意造本无法”和“心忘其手手忘笔”,极富革新精神和时代特征。他的至味新意并非刻意雕琢,亦非好奇务新,而是随物赋形,自然生发。他将象外之境通过生动的笔墨表露出来,无不令世人回味无穷。其书法实乃神与心合、心与气合,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其书法奠定了崇高的美学标准:以澄怀味象为本,以立心铸魂为根,饱含悠远深广的文化想象、超然恣旷的诗性精神,运用新颖灵动的诗意笔墨去迹化书法和美化人生。总之,苏轼书法是在融通儒释道和生活实践中不期而然间练就。苏轼曾赞誉成都大慈寺的壁画为“精妙冠世”,今之视昔,此评对于其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又何尝不是夫子自道呢?

古代书家亦是文人学者,书与诗是共荣互生的生命体。诚如苏轼曾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并强调:“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因此,书法创作须形神贯通、文书共美。当前不少书家则因功利性驱使而缺失人文素养与文化认同。书法之创新,文辞是根基。作为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林语堂语),苏轼推崇“尚意”,追求文墨一体。诚然,当代书家若想兼顾书法的文化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就需要恪守德艺双馨与技道两进;反之,固步自封,文墨相离则终难致道。当下书法创作应秉承苏东坡诗性精神,将通透的自由灵魂、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审美意趣相融合方能形神俱妙。正所谓鉴往知来,入古出新,故而苏轼书法精神将在这座令他魂牵梦绕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生机勃发,绵泽后世。

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中,对苏轼书法精神进行全新解读,将有助于突破当下书法一味追求文字景观式图像设计,而转为文墨和谐式精神叙事,通过弘扬经典,致敬东坡,阐发东坡文化之本体内涵,探索东坡精神之现代转型,可为当代书法创新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亦为成都文艺深扎基层与再攀高峰提供学理依据,更为成都承扬东坡文化与续写东坡故事提供学术参考。俗话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识苏东坡”,相信每个人都跟笔者一样,希望能在成都邂逅东坡。




作者简介




640 (4).jpg


连超,生于山西长治,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发展规划办主任,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评协青年专委会副秘书长,成都市评协副秘书长。



"));
网站地图